1.交变电流

(1)交变电流


(相关资料图)

交变电流: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作交变电流,简称交流。

直流: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。

恒定电流: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作直流,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作恒定电流。

实际应用中,交变电流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,常见的有以下几种

(2)交变电流的产生

交流发电机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,转轴与磁场方向垂直,用右手定则判断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。

(3)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

中性面: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的位置。如下图中的甲、丙。

①当线圈平面位于中性面时,线圈中的磁通量最大,为0,e为0,线圈中的电流为0。

②从中性面开始计时,

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:,叫作电动势的峰值,。

③正弦式交变电流: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作正弦式交变电流,简称正弦式电流。

④正弦式交变电流和电压:电流表达式,电压表达式。其中分别是电流和电压的最大值,也叫峰值,与线圈的形状无关,与转轴的位置无关。

⑤垂直中性面位置,如图2中的乙、丁。此时磁通量为0,最大,最大,最小。

【确定正弦式交变电流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的基本方法】

①确定线圈转动到哪个位置开始计时,以确定瞬时值表达式是按正弦规律变化还是按余弦规律变化。

②确定线圈转动的角速度。

③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峰值。

④写出瞬时值表达式或。

(4)交流发电机

主要结构:电枢和磁体。

分类: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:电枢转动,磁极不动;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:磁极转动,电枢不动。

2.交变电流的描述

(1)周期和频率

周期(T):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。在交变电流的图像中,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对应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。

频率(f):周期的倒数叫作频率,数值等于交变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。其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。

周期和频率的关系:。

角速度与周期、频率的关系:。

(2)峰值和有效值

峰值:交变电流的电压、电流能达到的最大数值叫峰值。电容器所能承受的电压要高于交流电压的峰值,否则电容器就可能被击穿。若将交流电接入纯电阻电路中,则电路中的电流及外电阻两端的电压的最大值分别为。

有效值:确定交变电流有效值的依据是电流的热效应,让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分别通过大小相同的电阻,如果在交变电流的一个周期内它们产生的热量相等,则此恒定电流的数值叫作交变电流的有效值。

在正弦式交变电流中,最大值(峰值)与有效值之间的关系

当电流是非正弦式交变电流时,必须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求解。先计算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Q,再将热量Q用相应的物理量的有效值表示,即,最后代入数据求解有效值。

(3)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和图像

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和图像可以详细描述交变电流的情况。若线圈通过中性面时开始计时,交变电流的图像是正弦曲线。

若已知电压、电流最大值分别是、,周期为T,则正弦式交变电流电压、电流表达式分别为。

3.变压器

(1)变压器的原理

构造: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组成,与交流电源连接的线圈叫作原线圈,与负载连接的线圈叫作副线圈。构造示意图与电路中的符号分别如下图甲、乙所示。

原理: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。原线圈中电流的大小、方向在不断变化,铁芯中激发的磁场也不断变化,变化的磁场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。

(2)电压与匝数的关系

理想变压器:没有能量损失的变压器叫作理想变压器,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。

理想变压器原、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原、副线圈的匝数之比,即。

当有多个副线圈时,

两类变压器:副线圈的电压比原线圈的电压低的变压器叫作降压变压器;副线圈的电压比原线圈的电压高的变压器叫作升压变压器。

自耦变压器: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,如果把整个线圈作为原线圈,副线圈只取线圈的一部分,就可以降低电压,反之则可以升高电压,如下如所示。

(3)变压器中的能量转化

原线圈中电场的能量转变成磁场的能量,变化的磁场几乎全部穿过了副线圈,在副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,磁场的能量转化成了电场的能量。

功率关系:从能量守恒看,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,即。

电流关系:①只有一个副线圈时,;

②当有多个副线圈时,

(4)理想变压器的制约关系和动态分析

电压制约:当变压器原、副线圈的匝数比一定时,输入电压决定输出电压,即。

功率制约:决定,增大,增大;减小,减小;为0,为0。

电流制约:当变压器原、副线圈的匝数比一定,且输入电压确定时,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决定原线圈中的电流,即(只有一个副线圈时)。

【对理想变压器进行动态分析的两种常见情况】

①原、副线圈匝数比不变,分析各物理量随负载电阻变化而变化的情况,进行动态分析的顺序是。

②负载电阻不变,分析各物理量随匝数比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,进行动态分析的顺序是。

(5)实验:探究变压器原、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

【实验思路】

交变电流通过原线圈时在铁芯中产生变化的磁场,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,其两端有输出电压。线圈匝数不同时输出电压不同,实验通过改变原、副线圈匝数,探究原、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。

【实验器材】

多用电表、可拆变压器、学生电源、开关、导线若干。

【物理量的测量】

①保持原线圈的匝数和电压不变,改变副线圈的匝数,研究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。

取匝,实验表格如下

选择匝,用导线将变压器原线圈接在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接线柱上。

将选择开关调至使原线圈两端电压为5 V。

将多用电表与副线圈匝的接线柱相连接。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。

将记录在表格一中。

保持变。将多用电表与副线圈匝的接线柱相连接,重复上述实验,将结果记录到表格一中。

保持不变。将多用电表与副线圈匝的接线柱相连接,重复上述实验,将结果记录到表格中。

②保持副线圈的匝数和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不变,研究原线圈的匝数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。

取匝,实验表格如下

将①中的原线圈作为副线圈,副线圈作为原线圈.

选择匝,用导线将变压器原线圈接在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接线柱上。

将选择开关拨至5 V挡。

将多用电表与副线圈匝的接线柱相连接,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。

将记录在表格中。

保持不变,将连接电源的两根导线先后与原线圈匝和匝的接线柱相连接,重复上述实验,将结果记录到表格中。

拆除实验线路,整理好实验器材。

【数据分析与结论】

分析两个表格中记录的数据,可得以下结论:

①当原线圈电压、原线圈匝数不变时,副线圈电压与副线圈匝数成正比。当原线圈电压、副线圈匝数不变时,副线圈电压与原线圈匝数成反比。

②原、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匝数之比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①为了人身安全,只能使用低压交流电源,所用电压不要超过12 V,即使这样,通电时也不要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、接线柱。

②为了多用电表的安全,使用交流电压挡测电压时,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,大致确定电压后再选择适当的挡位进行测量。

4.电能的输送

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:可靠,指供电线路可靠地工作,故障少;保质:保证电能的质量——电压和频率稳定;经济:指输电线路建造和运行的费用低,电能损耗少。

(1)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

输电线的功率损失,如下图,为输电电流,r为输电线电阻。。

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:为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。

①减小输电线的电阻:在输电距离一定的情况下,根据,为了减小电阻,应当选用电阻率小的金属材料,还要尽可能增加导线的横截面积,但过粗的导线会多耗费金属材料,增加成本,同时给输电线的架设带来很大的困难。

②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:为了减小输电电流,根据,在输送功率P一定,输电线电阻r一定的条件下,输电电压提高到原来的n倍,输送电流可减为原来的,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将降为原来的.同时又要保证向用户提供一定的电功率,就要提高输电电压。

(2)电网供电

①远距离输电的基本原理:在发电站内用升压变压器升压,然后进行远距离输电,在用电区域通过降压变压器降到所需的电压.

②电网:通过网状的输电线、变电站,将许多电厂和广大用户连接起来,形成全国性或地区性的输电网络.

③电网输电的优点

降低一次能源的运输成本,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;

减小断电的风险,调剂不同地区电力供需的平衡;

合理调度电力,使电力的供应更加可靠,质量更高。

(3)解决远距离高压输电问题的基本方法

①首先应画出远距离输电的电路图(如下图),并将已知量和待求量写在电路图的相应位置。

②理清三个回路:

回路1:。

回路2:。

回路3:。

③常用关系

功率关系:。

电压关系:。

电流关系:。

输电电流:。

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:。

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:。

本章思维导图